莱比锡/罗森博格对海于格松/2023中国足协杯直播/努涅斯 - nba最新消息

第二季度醫療健康大額融資頻現,IPO市場穩中求進,行業存在這三大投資機會......

發布時間:2018.08.02

轉載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張國鋒

哪些行業能夠“屹立不倒”,醫療健康行業必定是其中一個。

如果說在當下缺乏投資風口的狀況下,哪些行業能夠“屹立不倒”,醫療健康行業就必定是其中一個。

在今年第一季度實現反彈后,國內醫療健康行業VC/PE融資案例、規模保持了平穩的態勢,并且頻現大額融資。盡管在退出環節表現亮點不多,但港交所的上市新規出臺及越發多的利好政策的發布,讓這個行業的前景不可限量。

行業存三大投資機會 

據投中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醫療健康行業VC/PE融資案例數量和規模較2017年第二季度大幅增長,融資案例數量154起,同比增長129.85%,融資規模62.46億美元,同比增長376.07%。

第二季度VC/PE融資情況在經歷上季度的強勢反彈后穩中提升,市場對醫療行業持續關注。鼎暉投資14.1億美元收購Sirtex Medical拉升整體融資規模。

在諸多細分領域中,生物技術占比最大,達40起,醫藥行業、醫療器械行業跟隨其后,且融資案例數量差異不大。隨著港交所新政策的出臺,醫療健康行業、尤其是生物科技企業的發展想必能夠得到進一步的促進,融資吸引力也能夠得到相應提升。

盡管醫療服務融資案例數雖僅占16.88%,只有26起,但融資規模最高,相比上季度有大幅度提升,主要歸功于RADLogics、Sirtex Medical等的大額融資。

投中研究院助理分析師張海倫認為,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中國醫療體系的負擔預計將在未來幾年中增長,市場對醫療服務企業需求因而也在加大。而近日長春長生因狂犬病疫苗生產記錄造假一事也引起了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醫療服務事關百姓生命健康,國家也將進一步加強監管部門的相關作用。因此,市場對于醫療服務的重視程度也將越發凸顯。

她表示,近年來,隨著取消藥品加成和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等政策的提出,極大促進了醫藥行業的發展,資本也開始持續涌入,提供了國內藥企在研發上的資金支持。

在仙瞳資本執行合伙人劉牧龍看來,圍繞新一輪醫療產業投資,國內醫療健康產業在以下領域中存在投資機會:

第一類是具備核心技術的原研藥企業。國內公司通過自主研發及并購,部分產品以原研藥身份已在美國進行臨床III期實驗,如能獲得FDA審批,將造就醫藥巨頭。

第二類是具備進口替代能力的醫療器械企業。具備進口替代能力不僅要求企業核心技術達到或超過國外同類產品水平,而且要求企業采購能力、批量化制造能力能夠滿足產品所需。我國高端醫療器械可從二三線城市醫療市場做起。

第三類是能夠提供標準化服務的醫療服務企業。隨著鼓勵社會辦醫措施推進,能夠提供標準化、可復制服務的醫療服務企業將會獲得資本青睞。

港交所新規利于產業創企上市

在并購退出方面,2018年第二季度,國內醫療健康行業并購宣布案例數量157起,同比上年同期小幅提升;完成案例92起,同比數量明顯回升。與此同時,宣布并購金額為55億美元,同比減少30.67%;完成并購金額為39.55億美元,同比減少30.39%。

2018年第二季度,醫療健康行業細分領域中,醫藥行業的并購規模占據最大部分版圖。第二季度中規模超1億美元的完成并購案例共9起,其中醫藥行業便占據4起。

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12月18日,藍帆醫療股份有限公司擬收購柏盛國際集團有限公司93.37%股權。2018年5月14日,交易完成,交易金額58.95億元。

該次并購完成后,藍帆醫療不但能夠進入心臟治療器械領域,從一家低值耗材企業升級成為高值耗材企業,還一舉成為上市公司中心臟支架業務銷售收入和凈利潤最大的公司,而且還能利用柏盛國際在荷蘭、瑞士、巴西、印度及新加坡等國際市場的優勢,進一步擴大歐美等國際市場。

IPO方面,2018年第二季度,醫療健康行業中企IPO案例數量僅為2例,同比2017年第二季度下降80%;IPO融資金額為4.06億美元,同比下降65.74%。

2018年4月12日,振德醫療上交所主板上市,發行募資資金投資項目均圍繞振德醫療的主營業務和發展戰略進行,用于擴大其核心產品產能,新增產品生產線以完善產品結構,提升公司研發實力并進行產品儲備,加強信息化建設,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2018年5月8日,藥明康德(603259.SH)上交所主板上市,在A股掛牌時間還不到兩個月后,藥明康德決定赴港上市。

2018年第二季度,醫療健康行業IPO賬面回報為8.49億美元,共計16家VC/PE機構基金通過藥明康德上交所上市實現賬面回報,IPO賬面回報規模回升。其中,匯橋資本、國開博裕及中民資本3家獲得超億美元賬面回報。

張海倫指出,盡管該季度醫療健康行業IPO案例數量依然幾近腰斬,但港交所于4月發布了允許無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的新政策,對于正處于快速成長期的國內醫療器械企業來說,是一個長期利好的導向。

4月24日,港交所正式公布新修訂的上市規則,該規則已于4月30日生效,并接受上市申請。在上市新規中規定,允許未能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即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

張海倫表示,港交所新規,對于目前不少創新型的科技企業具有重大影響。尤其對于醫療健康行業的企業,以及有志于投入醫療健康創新研發隊伍的企業來說,或可直接受益,企業創業階段就能融資,以更快發展。

此外,她還表示,隨著大陸CDR未來的落地,今后“港股+A股”可能會是國內公司上市的主流方案。由于政策上的鋪平道路,創業公司可以把經歷更多放在創新和經營上。